奶奶上個月底過世了。
跟我不熟的朋友聽到了,連忙關心我,問我好嗎?
各種儀式終於順利圓滿完成了。

 

 

其實我不難過,說起來有點殘忍,不過她已經臥病在床中風十多年了,其實生命的尾端就好像是仰賴著醫療儀器,這樣維持著生命,有時候你都會不知道這樣的醫療進步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每次去看她,也就是叫叫她,其實她也不太有反應,總是忍不住想:這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躺了這麼多年,躺到中間老伴(我爺爺)先離開了,剩下一個人這樣孤獨,總覺得這樣離開也算是一種解脫吧。

我跟奶奶從小就沒特別親,她是那種標準重男親女的老一輩,對我爸爸跟我伯父極疼愛,對姑姑們態度完全不然。媽媽也在這樣的壓力下,不得不盡可能生男生。也或許如此,我的小小女性主義就此萌芽,我也沒特別覺得女生一定要怎樣,身為長女的我,只是覺得生女生有這麼糟糕(生男孩有這麼好)嗎?

後來母親過世時我才略略明白,除了擔心沒有後代以外,其實在傳統道教喪禮儀式就是要兒子來拿骨灰,萬一你沒兒子是不是要家族其他的男孩來作替代我也不清楚,只是不懂,女生為何不行呢?(雖然說骨灰罈好重我也拿不動啦)而這次奶奶過世,我又發現,諸多儀式都要由長孫來代表,好像看到在那種老一輩的人心中多麼看重要生個男的。

不過最有趣的是,在公祭頌完經後一開始,由家族的主要人,奶奶的兒子、媳婦、孫子、女兒代表到前面跟全體來弔唁者鞠躬,司儀特別強調以前是沒有女兒的,但現在時代不同了,都可以有女總統,所以特別請女兒也出來跟大家一起感謝。我不禁想說,所以老一輩的人,這樣重男輕女的觀念因此鬆動了嗎?這一切切所有的儀式和觀念,其實都是建構出來的啊。

 

雖然在看《百日告別》時,覺得很感動,特別是由駱以軍的文字詮釋做七的傳統而觸動不已。但每每我親身體驗這些儀式時,都痛苦疲憊不堪,總覺得活著備受折磨。連續多天、連續幾個小時站著聽經文和儀式、坐著念經(之前還是多半用跪的,此次明顯改良),體力簡直耗盡,幸好此次不用再吃素了。
過多繁文縟節的儀式,總是讓我感到一種展演,既無法讓我透過此來弔念往者,也無法紓解任何的哀傷,記得母親過世時,我甚至感覺到這一連串的儀式,都是一齣齣荒謬的劇碼,特別是我不喜歡在別人面前流淚。
我這樣說並非不孝,也可以理解有些人覺得這些儀式越繁複、越隆重才是一種最後盡孝道的表現,就像有些人深深覺得念經是可以迴向給往生者、多燒點東西讓往生者可以帶去另個世界。

只是之於我而言,這些東西都與孝順無直接關係啊,孝順更應該是在生前你們怎麼互動、怎麼相處,那些點滴反而更重要啊;而這些儀式,雖然說是為了往生者,但其實是給活著的人真的意識、理解和接受親人離開的事實,試圖跨越的一個過程,總覺得要因為往生者而要求活著的人,是有點倒反了。若已經因為失去親人而難過不堪,同時身體還要遭受這些儀式的辛勞,真是更加的辛苦啊,也是我一直不明白所為按照傳統來之處。

 

記得大四時很忙碌,那是個寒冷的冬天,難得找了一天想去看小貓毛毛,沒想到就在那天牠過世了。
我們邊哭邊打電話終於找到收流動物的葬儀社先來家裡幫我們把毛毛的屍體帶走冰起來,隔幾天我們去陪牠火化,我們寫了卡片給牠,連同卡片一起燒,在旁邊陪著牠;燒完之後,師父跟我們說:毛毛的骨頭是有修養(道行)的貓,總覺得這句話很安慰我。接著,我們在一起陪毛毛去樹葬,幫牠把照片掛在樹上。
雖然為極其簡單的儀式和步驟,但這卻是我覺得最能貼近和安撫我心情的一次。

 

就算沒有繁複的儀式,或許更重要的是曾經在一起的那些值得記得的事情。
就算失去你很久,有的時候還是會想到就落淚或微笑,這遠比做做樣子的那些儀式來得重要的多吧。
學習失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好好的用自己的方式穿越悲傷,好好的活著,才是給離開的人最好的禮物吧。


圖片來源:http://img.gq.com.tw/userfiles/sm/sm645_images_A1/24029/2015092367625809.jpg
 

arrow
arrow

    小鹿斑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